4月7日,学院党委书记张明,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李想,副院长宋兴舜、蓝兴国,科研秘书魏德强等一行5人来到帽儿山实验林场,围绕本科教学、学生实习、科研项目合作、 “第十四届全国植物结构与生殖生物学学术研讨会”学术会议等议题开展工作交流。帽儿山实验林场场长李永才,副场长姜洋、李俊涛,办公室主任曹薇,科长高...[详细]
(一)废气的处理 少量有毒气体可以通过排风设备排出室外,被空气稀释。毒气量大时,必须处理后再排出。如氧化氮、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用碱液吸收。可燃性有机废液可于燃烧炉中通氧气完全燃烧。 (二)废液处理 实验室产生的有机及无机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实验室管理人员要督促使用的教师或学生回收或自行处理无毒后在...[详细]
为了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建立有利于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和以人为本的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一、开放原则 1.实验室开放要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为学生进行实验研究与探索提供实验活动的条件和环境。 2.实验室开放要面向全体学...[详细]
卢磊,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联系方式: E-mail:lulei82@126.com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逸夫教学楼)437室 教育和训练经历: 1999/09 – 2004/07,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环境科学专业,本科 2004/09 – 2007/07,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详细]
闫绍鹏,博士,高级工程师,生命科学学院办公室主任、教师。2011年7月博士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 Tel:0451-82191738 E-mail:ysp_4@126.com ●受教育经历: 2001年-2004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林木遗传育种学科,研究生/农学硕士。 2006年-2011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遗传学专业,研究...[详细]
学院从建院伊始,就按照国家理科基地和生命基地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目标要求,大力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加强师资队伍及学术梯队建设,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培训、攻读学位,优化师资队伍的职称、学历、学缘结构。学院目前共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专任教师72人:教授31人,副教授32人,讲师9人;最高学历为博士的79人,硕...[详细]
本科生创新项目名单 1.新型环保杀虫剂-纳米吡虫啉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于泳涛,迟德富,2007,校级 2.外源基因在转基因白桦离体培养中转录沉默研究,康 君,詹亚光,2007,校级 3.白桦4CL基因和CCoAOMT基因的表达分析,刘 霓,刘雪梅,2007,校级 4.调节P48基因表达的microRNA的分离和鉴定研究,慕谭伟,滕春波,2007,校级 5.红色与蓝...[详细]
自建院以来,学院建立健全了科研管理体制,投资建设了公共大型仪器平台,引进了高水平研究队伍,促进多学科多方向科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我院发育生物学学科研究方向有植物花青素合成机制、自交不亲和分子机制、转基因动物和干细胞、动物器官发育机制研究等;细胞生物学学科有植物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利用研究等;遗传学...[详细]
日前,从国家林草局获知,我校小雨滴“科学家讲科学”系列科普活动荣获第九届梁希科普奖,这是继2017年学校获奖后时隔3年再次获此殊荣。 小雨滴“科学家讲科学”系列科普活动依托小水滴公益课堂学生公益团队和小雨滴科学实验室学生创业团队开展。 小水滴公益课堂学生公益团队,创建于2016年6月,依托于学院青近自然协会...[详细]
魏德强,科研秘书,理学博士 联系方式: E-mail: daweide_2002@163.com 电话:0451-82191783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26号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新逸夫教学楼)511房间 ●受教育经历 2011年-2014年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2004年-2006年 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0年-200...[详细]
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学生培养以生物学省级重点学科及生态学和林学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为支撑。学院本科教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生为本、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重、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并重为培养理念。实施“注重基础教育,加强实践训练,重视能力培养,鼓励科学创新”的教学措施。 为奠定学生坚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详细]
为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要求,改进科技评价体系,破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国家科技奖励、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科技评价中过度看重论文数量多少、影响因子高低...[详细]
报告题目:小分子RNA调控豆科植物固氮结瘤的机制研究 报 告 人:阎哲 研究员 时间:2020年4月29日(周三),下午14:00 地点:腾讯会议,会议号:896 957 507 阎哲,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阎哲博士本科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博士毕业于美国密苏里大学植...[详细]
报告题目:利用米曲霉研究真菌次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路径 报告人:刘成伟 教授 刘成伟,生命学院微生物学科。2014年获得北海道大学综合化学院工学博士学位,2014年-2019年在北海道大学理学研究院化学部门担任博士后,助理教授。2019年11月入职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刘成伟教授的研究内容是天然产物的生物合成机制...[详细]
报告题目:WRKY53调控水稻BR信号及发育的机制和网络解析 报告人:卜庆云 研究员 卜庆云,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水稻分子育种课题组长。他的研究方向,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生产中的日照长、积温低等问题,以黑龙江水稻为材料,发掘和利用对寒地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具有重要价值的关键基因,展开...[详细]
共有 470 条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尾页 共有 32 页 当前第 13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