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林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始建于2003年,是学校为强化"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而重点打造的科研教学平台。经过二十载砥砺奋进,学院已发展成为以生物学为核心、林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学院,在创新人才培养、前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学院办学特色鲜明,拥有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设有生物科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大类本科专业;拥有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与医药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同时设有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形成"本硕博贯通,产学研协同"的培养模式。
学院现有教职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83人,有教授35人、副教授40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83人。获得海外博士学位及具有海外博士后工作经历的高层次引进人才共27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教师56人。专兼职教师中国家级高层次人才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2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龙江学者(包括青年学者)5人、黑龙江省教学名师2人、省级领军人才梯队1个、黑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
学院建设有东北盐碱植被恢复与重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植物天然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与利用重点实验室、黑龙江省酶与类酶重点实验室、省级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花卉生物工程研究所,学院为国家寒地花卉国家产业创新联盟和植物天然活性物质利用国家创新联盟牵头单位。学院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下设7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及1个教学科研共享生物技术综合实验室,拥有各种仪器设备4000多台(件),总价值1亿元以上。学院近5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2项,课题经费超过1亿元;在Nature Communication、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PNAS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发明专利70余项;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二等奖以上奖励4项。
学院强化基础研究与产业发展结合,在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北方特色林木和花卉遗传育种、林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利用微生物进行环境治理,以及解决松嫩平原土壤盐渍化和草原植被退化问题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学院在读本科生900余人、研究生700余人、留学生20余人,是学校本研比例较高的学院之一。学院以培养创新意识高、科研能力强的高素质生物学人才为根本,建立了“林业特色”生物学人才培养体系。学院每年有80%以上的本科生参与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生命科学联赛及国际遗传工程机器设计竞赛(iGEM)等;其中iGEM大赛自2014年起获得3次银奖后,保持连续获得金奖,并荣获最佳信息处理单项奖、最佳wiki和最佳医疗诊断赛道奖等,已经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和品牌特色。学院先后涌现出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获得者、最牛“学霸寝”和“学神班”等一大批典型,每年6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推免)到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等重点院校深造。
学院结合学生特点和人才培养特色,连续十四年举办“话剧节”,已经成为享誉全校的品牌活动;自2015年起,学院师生利用寒暑假为小学生开设生物公益课堂——“小水滴公益课堂”,先后挂牌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科普教育基地,事迹被中国青年网、新浪网、中国绿色时报等主流媒体广泛报道,2021年获得梁希科普奖。
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合作,与日本东京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等20多所大学及学术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合作关系。学院积极从德国和美国引进人才,截止目前,共引进中、外籍教师13名。同时,选派30余名中青年教师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做访问学者,为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提供了有利保障。
经过2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学院将继续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研究型学院建设为发展目标、以一流学科建设为重点,以国际交流合作为窗口,建设成林业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生命科学学院。